实施学科拓展提升计划:实现学科跨越式可持续发展

时间:2016-12-27 00:00访问量:

 

在学校四届八次教职工代表大会上,校长郑晓静院士明确提出,学科建设工作要进一步凸显学科特色与优势,拓展服务国家和区域发展的领域,推动从优势学科向新兴交叉学科拓展,通过实施学科拓展提升计划(以下简称“拓展提升计划”),开辟学科引领学术发展的新局面。

  2012年,学校“211工程”三期建设顺利通过国家验收,其中,“先进雷达系统与信息处理”和“现代智能信息系统与技术”两个重点学科项目在信息领域排名率分别为23.4%和37.76%。“工程学”和“计算机科学”进入到ESI全球学科排名前1%,排名分别为239和360名。在全国第三轮一级学科评估中,我校“信息与通信工程”全国排名第2,保持优势地位不变,“电子科学与技术”排名第4,上升了2位。“控制科学与工程”排名第17,“计算机科学与技术”排名第20,总体参评成绩较第二轮学科评估有所提高。分析学校“211工程”三期建设验收及第三轮一级学科评估结果,我校学科建设还存在优势学科数量偏少,新兴交叉学科发展缓慢,团队交叉融合尚需加强等问题。

  郑晓静院士指出,在学科建设工作日见成效的同时,还需进一步凝练现有学科的研究方向,办出特色和水平。同时,拓展新的学科领域,努力形成新的优势,并不断完善学科建设绩效管理,提高学科整体水平。

  拓展提升计划是我校全面贯彻落实《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精神,强化学校“强化优势,突出特色,注重基础,探索前沿,协调发展”学科建设方针的一项重要举措。拓展提升计划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体制机制改革为动力,以学院调整与新增建设为突破口,以重点学科建设项目为抓手,旨在实现“优化结构、提升水平、拓展领域、振兴学术”的建设目标。

  实施学科拓展提升计划是学校强化学科内涵建设的客观需要,是增强学校核心竞争力和综合实力的具体举措。依托计划实施,加快发展已有的国家重点学科,使其接近国际先进水平,具有较大的国际知名度和影响力;培育1~2个国家重点学科,建设成为具有国内先进水平的优势特色学科;加强部分主干学科建设力度,使其在国内高校排名实现较大幅度的前移,形成若干具有鲜明特色和优势的学科方向,支撑学校发展;围绕国家战略需求,加强学科发展的前瞻性规划,重点规划建设2~3个有望站在学术前沿、拥有国际学术影响力、国家(国防)建设急需的特色学科,在基础学科、应用学科和高技术领域带动一批学科迅速崛起。以科学研究为导向,以学科平台为基础,营造学术创新氛围,实现学科持续拓展,提升学校综合实力。

  学科拓展提升计划将着力打造“5个工程”:

  学院建设工程。以培育优势学科,拓展新兴学科和交叉学科为目标,优化学科结构、提升学科水平、拓展学科领域。通过整合、引进优势学科和团队,以学院建设工程带动优势学科发展;通过调整学院布局,理顺学科管理结构,为学科发展创造良好的环境。

  学科拓展提升工程。以卓越、创优、提升、育优等4个计划为抓手,凝练学科方向,整合优质学科资源,调整学科布局,优化学科结构,全方位推动学科建设工作;集中精力建设若干特色和优势明显的学科方向,力争在某些前沿领域取得突破;立足国际学术前沿,加强多学科之间的交叉融合,建设一批处在当代科学前沿、意义重大的新兴交叉学科,促进各学科互相渗透和共同繁荣。瞄准国际学科前沿和国家发展重大需求,加强战略性新兴产业相关学科的建设,大力发展下一代信息获取、传输及处理、深空探测、大数据与智能计算、信息安全与网络安全、量子通信与计算、先进材料与纳米器件、生命等学科方向,实现学科持续拓展。

  国际协同创新工程。加强国际合作交流,推进国际合作协同创新模式,推动各学科与国外高水平大学、科研机构等创新力量开展实质性合作,拓展国际科研合作领域,提高国际合作的深度和广度。鼓励和支持聘请同领域国际高水平学术专家来校指导学科建设工作,围绕人才培养、科学研究、学术交流等方面进行全方位合作。

  学科梯队建设工程。以国家重点学科、博士学位授权学科、国家级重点实验室等平台为主要引进基地,发挥高端人才、“华山学者”计划的引领作用,切实推进“人才强校”战略的实施。围绕学校学科发展的主要方向,引育结合、汇聚人才,建立以学科带头人为核心、学科骨干为中坚、青年人才为后备的结构合理、创新能力强的高水平人才梯队,带动相关学科、团队或重大项目进入国内外科技学术前沿,切实提高学科建设水平和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能力,最终形成稳固的学科骨干群体。

  科研体系创新与标志性成果培育工程。以“2011计划”、“优势学科创新平台”和“211工程”建设为契机,围绕学科发展前沿问题,敏锐感知国家和经济社会发展“脉搏”,积极争取国家、国防、区域创新体系建设重大专项,大力推进协同创新。与此同时,加强顶层设计,凝练学科方向,优化科研领域和方向布局,构筑一批优势学科基地与平台,提高承担大项目的能力,提升产出重大科研成果的能力,加强国家奖、重大科研项目、教学成果奖、高水平学术论文等的培育,产出一批有显著影响力的标志性成果。

  以体制机制创新为动力,以学科特区和学术拓展中心为抓手,加强统筹协调和政策保障,形成学科建设联动机制。

  为支持新兴学科、交叉学科和对学校未来发展有重要影响的国际前沿学科方向和领域,建立学术特区中心。学校根据发展规划和工作总体目标为纳入计划的团队和教师提供必要条件,通过成立专门的管理机构,实现由学校直管的“绿色通道”。在保障资源投入的基础上,给予相关学科方向最大限度的自主权,将中心建设成为我校新兴、交叉学科发展的“孵化器”和“助推器”。

  为进一步加大学科建设力度,提升学科实力,学科拓展提升计划将有效统筹国家“优势学科创新平台”、“211工程”和校三级学科体系等学科建设项目,对学科建设工作形成有效支撑,促进学科软、硬件的协调发展。通过实施学科建设突出业绩奖励办法,明确学科建设中各主体的责、权、利,激发广大教师参与学科建设的积极性;通过实施学科工作支持计划,分类分层次的建设学科;通过制定学科建设业绩考评办法,建立“固定+绩效”的资金投入方式,不断完善学科建设评估体系,提高学科的建设效益。

  通过实施学科拓展提升计划,在强化学科建设的基础地位和引领作用的同时,激发学科活力,建立长效机制,全面提升学校学科的整体实力,为实现学校“特色鲜明、研究型、开放式、国内一流、国际知名的高水平大学”的中长期发展目标奠定坚实的基础。

 

Baidu
sogou